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河洛广记▏▏新春雅赏画中凤——洛阳鸡画正传

[复制链接]

108

主题

125

帖子

4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8 09:3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好花香带琴边雪,新春雅赏画中凤。”鸡画,属于花鸟画科,它是起源最早的国画种类之一。从唐代起,洛阳出现过大批画鸡名家。近现代洛阳国画中,金鸡和牡丹是最常见的题材。
伊川缸上雉翎图
1959年春,伊川县白元公社土门生产队组织社员对伊河和永定河夹角高地深挖造田时,挖出一件古老的彩陶缸。洛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专家调查发现,此处为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后命名为土门遗址。
这件彩陶缸,高50厘米,敞口,直腹下收,平底。在上腹部,彩绘三组对称的椭圆形图案,椭圆形内绘两相对称的弧线三角纹,其余部分绘梅花式圆点纹。该缸被命名为伊川缸,为河南仰韶文化的代表性器物。缸上的图案究竟是什么?大家莫衷一是。
从1965年起,专家对土门遗址正式发掘,又出土同类彩陶缸14件,其中几件明显绘有雉翎图,即野鸡长羽毛。同类彩陶缸的鸟嘴状钮,很显然是雉鸡嘴状钮。1959年最先出土的那件彩陶缸,上面的图案,应是雉翎图的另一种画法。
据文献记载,伊川缸,与某种祭祀风俗有关,在缸上做雉鸡嘴状钮和画雉翎图,是远古对雉鸡崇拜的反映。
著名花鸟画家王绣曾说:“伊川缸上的雉翎图及其他图案,是中国画的雏形。雉翎图,是国画中最早的鸡画。”
唐宋名家擅画鸡
大唐东都洛阳,宫廷内外盛行斗鸡,唐玄宗时宫廷画家张萱画了《明皇斗鸡射鸟图》。另一位宫廷画家于锡,擅画花鸟,尤其是鸡,先后画了《双雉图》《牡丹双鸡图》。
北宋西京洛阳,画家众多,最擅画鸡的是李祐、韩若拙、李迪三人,以李迪最为著名。李迪,在青年时,已成名于北宋画坛,后南迁江南,成为南宋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李迪传世鸡画有两幅:《鸡雏待饲图》《枫鹰雉鸡图》。
《鸡雏待饲图》,图绘两只雏鸡,面朝同一方向,屏气凝神,仿佛听见母亲的召唤,正欲奔去。
《枫鹰雉鸡图》,图绘坡石竹丛中一棵古枫拔地而起,枯枝上一只凶猛的苍鹰正向下怒视着一只仓皇逃跑的雉鸡。画面上雉鸡张口鸣叫,那惊惧的目光,支起的羽毛,尤其是蹬出后腿又收缩脚爪的动作,表现出急于逃命又难脱厄运的情状,可见作者高超的表现力。
富贵吉祥汇一图
画家喜欢将牡丹和鸡画在一起,寓意“富贵吉(鸡)祥”。
清代洛阳花鸟画家众多,擅画牡丹和鸡的有三人,分别为孟庐陵、赵丹、周豳(bīn)堂。
孟庐陵,清初人,画《富贵吉祥图》,聚全斋将此画刻版,每年印制年画。赵丹,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举人,他的《平安吉祥图》曾作为仁山堂雀金秀坊的样稿。周豳堂,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举人,清朝宫廷画师,最擅画牡丹和金鸡。
晚清民国时期,洛阳的著名花鸟画家郭铁林、马光华、沈湍、张甲林、林东郊等,也都擅画牡丹和金鸡。其中,以郭铁林成就最高。郭铁林与著名金石学家、书法家郭玉堂是同村本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洛阳平乐牡丹画村声名鹊起,这里是郭铁林与郭玉堂的故乡。郭铁林的再传弟子、郭玉堂的嫡孙郭伟,专攻工笔花鸟画数十年,他的《金鸡图》被国家邮政局制成了百枚鸡年贺卡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heme by Win8mi